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0,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枫叶、京胡、最后一盘棋与我的父亲——宋春晖文学作品中的“父子情”作者:墨轩客
得知逸飞中文网和豆豆传媒有联合组织高规格的《宋春晖文学作品赏析》征文活动,爱好文字的我就很想动笔写上一篇。然而,鉴赏文章不好写,尤其是不熟悉的人写的文章更不好评说。深怕不得要领,还容易得罪人,所以迟迟不敢轻易动笔。当我打开逸飞中文网站的征文链接补课时,我立即被宋老师的“温暖亲情类”文章《一片枫叶,我曾藏着父爱》所吸引。我把这篇文章反复的读了好几遍。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我猛然发现:自己对宋春晖老师竟然没有半点的陌生感!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很喜欢古典诗词,其中尤爱杜牧的七绝《山行》“停车坐爱枫亭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自红色汝城的宋春晖老师在自己的——《一片枫叶,我珍藏着父爱》这一篇文章中也正好提到了这首诗;这篇文章给我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同时,今年也是自己父亲去世的第13周年。所以,读起来很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共情与共鸣。
这篇文章胜在以情动人,但却不为煽情与悲痛之事。这是一篇写作手法很平实却感人至深的亲情文章。通读全文,我们并发现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个儿子对自己父亲的无限思念。文章以小见大,开篇就用特写镜头聚焦了一片夹在电话本的枫叶——“标本似的枯如同制成了一枚萎红叶”、“一片采自长沙岳麓山山顶”的枫叶。读者不禁要问,这片枫叶莫不是有什么凄美的爱情或者感人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一片枫叶”贯穿统领全篇。虽然这一片枫叶很轻,虽然这一片枫叶很小,虽然这一片枫叶很普通,但这片很轻、很小、很普通的枫叶,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这片枫叶,承载着一位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这片枫叶,承载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这片枫叶,饱含着一份真挚的父子深情和人间平凡而又最伟大的父爱。
于是,作者的“脑海中又重现着老父亲的身影,又想起了十三年前那次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陪同老父亲出游,想起了那天陪伴着父亲登上长沙岳麓山看红枫的情景”。然而,“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给人一种锥心之痛!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是第一次,为什么第一次就成了最后一次?如果能够早一点开始第一次,如果还能有更多的一次又一次,那该多好哇!然而,生命不会重来,人生没有如果!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正是作为人子心中难掩的一种莫大悲痛,也是即将痛失父亲的一种无法换回的巨大遗憾!男人不哭,不是因为不悲伤,只是未到伤心处!毕竟作为男人和父亲的生命的延续,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挺住!
通过这一片枫叶,勾起了宋春晖老师的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记忆。原来是作者为了完成身患肝癌晚期的老父亲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一次看看长沙”的心愿,一大家子陪同着父亲登岳麓山、游爱晚亭。颇为有心的宋春晖老师“在父亲的身旁,我特意俯身拾捡起一片枫叶”,“我要把这片枫叶带回家,珍藏着,珍藏着这份深沉的父爱。因为这天是我一生唯一一次陪同父亲出游的日子,小时候不曾有,长大后没有过......”这个大.男人想的竟然不是美女佳人,而是已经故去13年的老父亲!这是一个大.男人珍藏了13年一片的枫叶!正如一首歌唱的一样,片片枫叶情!这片枫叶里珍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父爱。斯人已去,只能睹物思人!让人不免跟着一起怅然若失,心有戚戚焉......
其实,作者并没有刻意渲染积聚了13年之久的悲情,甚至有意淡化自己的悲痛之情。然而,越是波澜不兴,越是极力控制,越是能让人感觉到这失去至亲的伤痛;即使已经过去了13年,宋春晖老师仍然对父亲的去世不能释怀!作者更无意让读者跟着自己悲伤,更不能让父亲的情绪受到影响。明明知道身患癌症晚期的父亲将不久于人世,却要“让父亲显得更为精神焕发,我用我手中的相机,把生命倒计时的父亲最精神、最光彩的一刻定格”。“我”要竭尽所能,让父亲享受这人间最后的美好时光!
然而,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毕竟父亲是一个有超越生死智慧的明白人。“下山路上,父亲频频回首.....他是在向岳麓山作最后的道别。”父亲的频频回首,是想再多看几眼这个无限美好的世界;父亲的频频回首,是因为父亲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不舍得也不想因病离开这个世界!即便我再坚强,当“我”“看到父亲那伤感的神态”,“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但“我”也只能躲着一旁——“我不禁双眼润湿,潸然泪下”......当一个不轻易流露情绪和表达情感的大.男人都不禁要“双眼润湿,潸然泪下”,这得要遭遇到多么痛的领悟呢?!不曾想,这时“下山的道路两旁,铺满了火红的枫叶”却是如此耀眼,让“我”不得不赶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不忍心去践踏它,破坏它,因为这片片红叶是一幅最美的画面,将深藏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永恒的记忆。”然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又不免让人跟作者一起“望愁”而平添出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愁绪来......
在读完《一片枫叶,我珍藏着父爱》这篇经典的亲情文章后,我又不自觉的接着打开了《晖哥文集》,先后点击了《父亲的京胡》、《最后一盘棋》以及《我的父亲》等文章。作者看似不善于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情,但作者却又很巧妙的借助“一片枫叶”、“最后一局棋”、“父亲的京胡”等,很好的呈现了自己对父亲这份真挚的情感与无限思念。
宋春晖老师是真正懂父亲的,知道“父亲一生不喝酒不抽烟,他独爱这把京胡”。于是,“我急急走回家,再次将这把京胡从墙上取下来,把积在京胡上的灰尘清除干净,用一块红布包好,轻轻地放在了父亲的身旁”,“从此后,让父亲再也不会离开这把京胡,让这把京胡永远陪伴着它的主人......”作者完全是把读者当成了朋友和知己,毫无保留的倾诉着关于父亲当年生活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因为曾经去到过汝城,我越发感觉宋春晖老师就如汝城的温泉一般,满腔都是滚烫的爱,他把这份滚烫的爱藏得很深很深,把对父亲的深情藏在平凡生活的细节里,藏在过往的生活点滴中。大爱无言,大爱又不能不言!正如宋老师在文章中说的一样——“母爱柔情如水,父爱深沉似火......父爱如路,伴我走完人生。感恩父爱,千言万语说不尽,道不完,父爱的故事很多很多,永远是一首唱不衰的心中的感激之歌。”
或许文如其人,或许是我的父亲与宋春晖老师的父亲有太多相近的地方,两位父亲都是多才多艺的人。比如父亲酷爱象棋,担任过大赛的裁判长(但我却已经记不起父亲的最后一盘棋是在何时又与何人下的了,只记得父亲第一次中风的时候正是和他的老同事在屋前的泡桐树下下着象棋);又比如父亲同样是书法水平极高又不爱作画,为我开启了书法之门;又比如京剧(我的父亲不会京胡,但能唱不少京剧),几乎不懂京剧的我,却能常听到父亲和隔壁的谢叔隔墙进行京剧大联唱;同样因为父亲,我和宋春晖老师一样,爱上了文学和写作。
掩卷遐思,我感觉自己仿佛早已认识了这位从未谋面的宋春晖老师一般。因为象棋,因为书法,因为文学,也因为父亲,我感觉自己已经与宋春晖老师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了。我想我应该算是读懂了宋春晖老师这个人,也读懂了宋老师的父亲;渐渐的,我读懂了宋老师与其父亲的这种弥足珍贵的父子深情。
(墨轩客/于2023年9月9日深夜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