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2-13,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原回目: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人要是走了霉运,喝口水都能塞牙。一个家族要倒霉了,何尝又不是这样的?
从元春薨了开始,四十九天后二宝成亲时黛玉香消玉殒。此后短短一年多时间,贾政被罢官,荣宁二府被抄家,迎春殁了,贾母一命呜呼,鸳鸯殉了主。死了这些人,贾家还没有否极泰来——就在贾政带领众人去给贾母送葬这几天时间里,家里能遭贼洗劫了。
这贼的内鬼,就是曾经被贾珍鞭打过的周瑞家的干儿子何三。这小子是个赌鬼,赌钱这事参入者是十赌九输的,都被庄家抽水抽走了。何三也不例外,输了钱发牢骚,抱怨贾家抠门,贾母的葬礼他没有得到实惠。说者无心,听者起意。赌场内一个贼,就把何三叫到了外面,他们一拍即合,夜里联合了其他同伙包括海盗,一起去荣国府偷盗。
这件事情,对贾家的经济影响和对留守在家里的惜春凤姐的深远影响,留着日后再说,本回就说说最直接受害人妙玉。
妙玉和贾家无亲无故,她到贾家比起两大女主角:黛玉的家族里无人照应寄居在贾府,和宝钗的自动进京候选投靠在贾府,起点就要高端——原来妙大小姐的出身是苏州的一个官宦人家,从小体弱多病送去庙里带发修行。文墨极通,经文也熟,年芳18岁长的花容月貌。为了见识“观音遗址并贝叶经文”来到的长安。王夫人为了元春省亲的排场,让人递帖子请进贾府住在栊翠庵里。
那么,妙玉见识到了“观音遗址并贝叶经文”后,怎么不回苏州呢?这是因为她有一位高人师父!这位高人师父精通先天神数也就是会占卜,能预测未来,她告诉妙玉不要回苏州,就在长安待着,自然会有她的结果。
师父说的的结果,是指妙玉能修行圆满?还是她的终身大事的结果呢?在那个时代,有了信仰的师父,不可能要妙玉离经叛道在京城等她的姻缘红鸾喜动的,就是要她在京城修行悟道,不回苏州被一些达官贵人追求。
妙玉那么聪慧,不可能不知道师父所指。一开始她一心参禅的,所以她能从众多的好诗里,独喜欢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以槛外人自居。
可是,人是感情动物,七情六欲不是想禁就能禁的。妙玉芳华绝代,年龄只比大观园里的少女大不几岁,宝钗黛玉她们有的情愫她也有。又加上宝玉这个人,见了一个稍有姿色的女子就爱黏糊爱亲近。书里虽没有明写宝玉当初第一次见妙玉是怎样的搭讪?但从贾母带刘姥姥去陇翠庵喝茶一节中,能看出她和宝玉并不外道和避讳,跟宝玉同吃一杯茶。从芦雪庭联句,众多小姐妹李纨不派,单单派宝玉去陇翠庵找妙玉讨要梅花,能看出妙玉和宝玉的交情比其他人深厚。从妙玉和惜春下棋看到宝玉能心猿意马脸了红,能看出她动了凡心。从妙玉找借口怕迷路跟宝玉一起离开惜春住处看,能看出她内心深处是对宝玉有非分之想的。最能证明妙玉对宝玉上心和暗恋的,就是一个出家人,在偏僻的陇翠庵修行,她居然能知道宝玉的生日。大观园里,其他人的生日,妙玉何曾祝贺过?宝玉的生日,她知道,又碍于他的身边有那么多莺莺燕燕,只能默默地送上一个帖子。
红楼时代,不是现代讲究一夫一妻制。那个时代就连视爱情如生命的黛玉,也只是期盼宝玉娶她做正室,在感情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爱她一个。在那方面是允许宝玉有妾有姨娘并不排斥袭人晴雯等的。妙玉也是一样的心里,她也不嫉妒宝钗黛玉等人的,只是偷偷的喜欢宝玉。
她的悲剧,就是从这个暗生的情愫里来的。别看妙玉说黛玉俗,说宝玉俗,嫌弃这个嫌弃那个的,其实,她自己并没有脱俗。以妙玉的身家要钱有许多古董宝贝连荣国府都未必有;要人有几个婆子随身侍候着。元春薨了以后,她完全可以搬出陇翠庵,不回苏州在长安买房子租房子居住,过得悠哉悠哉的。可是,她不走!
邢岫烟知妙玉根底,说她不合时宜。在前八十回里,妙玉很少去和贾家的人互动,并不是讨好和友善的,李纨才说她可恶,讨红梅花怕不得,还要使用美男计。到了元春薨了以后,妙玉的性情是变了的,这个变就是有她怕自己在贾家没了利用价值了,像那些小戏子一样被遣散了。她不想离开贾家,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生存,而是不想离开宝玉这个人。虽然,她知道自己和宝玉是不能有结果,就想像歌曲里唱的那样“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一朵花”那种。
妙玉心恋着宝玉,为了不离开贾家,就得和贾家的女主子们搞好关系。于是,贾母病了,妙玉能亲自去探望。醉翁之意不在酒,贾母死活跟她有一毛钱关系?就是想在王夫人邢夫人等面前刷个脸卖个好,同时还能偶遇到暗恋的人儿,偷偷地看几眼。
贾母出殡,家里凤姐有病,留下惜春看家。妙玉来看惜春,也有在赚好的意图,说白了就是元春还活着,妙玉不会大晚上的到惜春那里去嘘寒问暖的。这一去,惜春正在为看家苦恼,抓住了妙玉就不让她走了,和她下棋并留宿。
也是命该如此,她们在屋子下棋被在暗处的贼人们看到了。本来贼人是要把妙玉和惜春两个美人儿一块儿掠走的,被家里的下人和包勇给制止了。
俗语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伙贼出了贾家,在贼窝里打听清楚了那个女尼住在哪里,有一个贼在第二天夜里就到了陇翠庵用迷香闷到了婆子们和妙玉,把妙玉掠走了。
至于妙玉的下场,不死也是废了,就像判词所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留给宝玉的,只有感叹神伤。
妙玉的师父精演先天神数,妙玉自己也会占卜。比如,宝玉失玉,妙玉就算出了“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她能及时出来阻止黛玉和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关乎人气数的联对,还能听出黛玉的琴音太过,恐不能持久。
这么能掐会算的妙玉师徒,不会不明白推算命运的目的就是要趋吉避凶,断不会知道前面是口井,掉下去会淹死,还要往前走的道理!妙玉有次坐禅入魔,预感有强dao要来挘她,为何还不深居简出做好防范?这要和作者那个时代的宗教和红楼梦的主旨,就是通过宝黛爱情线贾家兴衰线讲因果的。上一回111回,作者对应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交代了秦氏本来在太虚幻境里被安排的是个荡妇角色,事败后上吊zisha。可是秦可卿参悟了看破了情字的危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守住了节操不是上吊而死升到了情天情海做仙子了。而妙玉的人生剧本,她是有预感的,却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愫,心里有了爱恋的人了,犯了出家人修行的大忌。
从妙玉身上可以看出,哪怕是已知了前路存在的风险,在红尘中不能放下俗念,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所谓的“修行”也是然并卵。
唉,人生苦短,终须一个土馒头,槛外人也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