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孝女集一身的女作家徐玮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才女、孝女集一身的女作家徐玮Kpp时光枸杞

  作者:影子Kpp时光枸杞

  她,是一位才女,酷爱写作,出过诗集。她的诗歌、散文靓丽、隽永、清新、细腻、幽雅,散发着女性特有的气息;她,是一位孝媳,悉心照料公公婆婆,胜似亲生女儿;她,还是一位贤妻良母,和丈夫互敬互爱,与儿子成为知心朋友;她,中等身材,端庄秀丽,气质高雅。她把一个女人所应具备的优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她就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作家协会理事——徐玮。Kpp时光枸杞

  《女儿红》出版缘于日常积累 徐玮从小酷爱诗歌、散文,把每一次写作都当成是一次享受。2003年在《中国人事报》发表了第一首诗歌后,她一发而不可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在《诗潮》、《中国文艺》、《中国文学》、《北京作家》、《文化宣南》、《中国建材报》、《中国社会报》、《华北电力报》等文学载体发表诗歌、散文上百篇,并于2008年出版了诗集《女儿红》。她的诗歌、散文题材以弘扬主旋律为主,或歌颂祖国、或歌颂和谐社会,或反映人间真情,或描述旅游见闻和当地风俗人情。 纵览诗集《女儿红》,从诗集的标题可以看出,徐玮《女儿红》的诗作显得非常优美,具有浓郁的唯美主义的审美意蕴。其中大多数的诗歌是直接以女性为写作对象抒发的,即使那些不以女性为写作对象的诗也多少渗透着浓浓的女性意识,或说是以女性的视角观察和表达着气象万千的世界。徐玮以自己女性的特质,深情地、细腻地、诚挚地、智慧地审视着当代女性的生活情状和自我意识,并用诗意美的模式给予多侧面、立体化的审美观,其诗作显得十分优美而清丽。例如《思念》:“想你的时候/思念就着了魔/它敲打着心鼓/去调动每一根神经/紧急集合/让眼睛/去寻找/扫描每一个角落/心,却无法挣脱/那越勒越紧的/日渐膨胀的绳索/倦了瘦了/什么也不想说/只盼见到你的刹那/把你溶化浓缩/再一口咽下去/将心门/深锁/深锁”。作者把对亲情的浓浓思念,通过用诗歌的形式,寥寥数笔便表达得淋漓极致。 徐玮《女儿红》诗集中感人至深的是怀念父亲的三首诗歌和礼赞母亲的诗歌。例如:《献给父亲》:“望着您的照片/女儿为您凭吊/父亲/您一生为人谦逊无私/为什么走得那么早/竟忍心撇下妻儿老小/从此/在我的心中/对好人能得到好报产生了问号......”给母亲的《永远唱不倦的歌》:“我深深懂得/您金子般的心/在我生命的长河里/亮起晨曦点燃篝火/伴随我们去奋斗去拼搏/我们就是您的希望/您就是我们永远唱不倦的歌”。这些诗都形象的再现了她对父亲长久的思念和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同时也说明了她是个孝顺贴心的好女儿。我相信每位读者看后都会为之动容。 徐玮是水晶般的心灵,真可谓是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为此,《新国风》诗刊主编丁慨然和北京诗人贺春立以及一些知名教授、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都给予了她高度的评价和赞誉。Kpp时光枸杞

  骄人成绩缘于勤奋刻苦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徐玮出生在黑龙江省美丽的“冰城”哈尔滨。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她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上小学时就对作文情有独钟,成绩优秀,老师常常拿她的作文当作范文讲解。父亲发现爱女的特长,非常的偏爱她,就用自己身上仅有的零用钱给她买来各种有关书籍。从此,徐玮如饥似渴的看书、学习,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徐玮全家迁入北京通州区。由于她对文学的酷爱,又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很快被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聘为编辑。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爬格子,很多作品散见于各种报端,不久便加入了原宣武区作家协会。在这里,她虚心向前辈学习,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她给各大刊物、报社寄去了诗歌、散文。在她看来,每一次创作都是无比享受的过程——没有功利的追逐,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徐玮感慨的说:“每天我都要写上几个小时,写着写着就忘记了时间,常常延误了做饭,忘记了睡觉。我记得在写回忆父亲的文章时,情不自禁的泪如泉涌,后来去楼下散步才平复了情绪。”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诗歌和散文多次获得了各种奖项。其中,诗歌曾获得“中华诗人艺术家创作一等奖” 、“世界华语诗人创作奖”、“第三届全球原创文学作品征文大奖赛优秀奖”等奖项。散文曾获得“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有的被收入“中华诗人代表作”、“中国当代诗词楹联名家典藏”等辞书。 其实,徐玮的工作、家务负担都很重,根本没有大块的时间写作。每天下班回到家后顾不上喝口水就拖着疲惫的身体照顾公婆,做饭炒菜。笔者好奇地问:“你天天都那么忙,文章都是怎样写出来的?还频频发表,获得了骄人的成绩?”通过了解,才恍然大悟,不禁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原来,她是把路途遥远的劣势变为了优势。徐玮在城区工作,而家安在了市郊通州区的边上。她每天上下班在挤地铁、倒公交中的4个小时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写作上。在没有座位的情况下,她站在车上手扶把手冥思苦想,把想写的内容牢记在大脑里。等有座位后立刻把想写的内容编写在手机上。尽管公交、地铁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却丝毫没有干扰她的思考,相反她经常是由于陷入太深而坐过站。回家后她做完家务,就是再累、再晚,也要把手机上的内容敲打在电脑上。她的一篇篇诗稿、散文就是这样运作出来的。Kpp时光枸杞

  照顾公婆缘于一片孝心 徐玮在女作家的身份之外的另一个“角色”更为人称道——孝顺儿媳。多少年来,徐玮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上世纪的1998年,徐玮的公公在老家时由于“脑梗塞”疾病导致半身不遂而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婆婆一个人伺候。徐玮搬到北京安稳后,便和丈夫商量决定,把公婆从哈尔滨接到了北京,和她们三口之家生活在一起。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作为儿媳的徐玮毫无怨言,和丈夫共同承担起照顾瘫痪公公的重任。她白天上班,就利用早晚和休息时间操持家务,照料公公。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她除了给公公喂饭、喂药外,还要洗尿布,擦屎端尿。一天正吃早饭时,突然臭气熏天,令人作呕。原来公公是大便了,徐玮立即放下刚端起的饭碗,急忙为公公擦洗,换洗内衣和床单,饭也吃不下去了。就这样,徐玮任劳任怨地悉心照料了3年,直到公公安详的离世。 常言道,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徐玮以宽容大度的心态,用她那柔弱的肩膀和对老人的一片孝心,一份真诚撑起了这个三代之家。然而徐玮面对自己远在东北的老母亲却是爱莫能助。由于父亲英年早逝,作为空巢老人的母亲多么希望女儿陪伴在身边呀。每次谈起母亲时,徐玮都深感愧疚,泪眼婆娑。她每年只能像完成任务似的回哈尔滨陪母亲小住几天,就算是对母亲的看望了。她知道家里有哥嫂和姐妹们在母亲身边照顾,而婆婆这边更需要自己。 孝敬公婆如同生身父母,友爱姑叔,胜似手足同胞。自从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下子老了许多,消沉了许多,脾气变得愈发刻薄、刁钻,但徐玮总是默不作声。丈夫也看不过去母亲的言行,忍不住说上几句,就连小叔子和小姑子每次来时,都要对母亲进行说教。徐玮总是悄悄地和他们说:“对妈好点,老人岁数大了,应该迁就着她”。后来婆婆患上了老年性腰腿疼的慢性骨科疾病,行动不便,不能长时间站立,不能行走和坐姿。徐玮就找来书籍、画报、杂志让婆婆躺着看消磨时间。每天下班回家买来婆婆爱吃的蔬菜、水果,做婆婆喜欢吃的饭菜,还给婆婆洗澡搓背。每次出差也不忘带点婆婆爱吃的土特产。当她在专心看书写作,婆婆郁闷要找她说话时,她总是放下手中的笔和书,陪上婆婆聊上一会儿;当婆婆不高兴发几句牢骚时,她也从不做声,不往心里去。邻居们常好奇地问她:“这么多年你是怎样和婆婆相处的,从没听你们吵过架?”徐玮坦率的说:“老人岁数大了,就应该像对待小孩一样,哄着她,让着她,不和她计较。谁都有老的时候,我这样做也是为了给儿子做出表率,将来儿子也会孝敬我的”。2012年,徐玮提前退休,也不再找事情做,全身心的照顾婆婆,承担起全部家务。 徐玮的小叔子和小姑子都居住在北京,每逢周末都来家里看望母亲,徐玮便忙前忙后给他们做饭,热情招待。为此,家人都敬爱她,家里总是洋溢着温馨与和谐。她阳光帅气的儿子果然在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不仅在单位表现出色,在家里也非常孝敬奶奶,逢年过节都要给奶奶买上小礼物。体谅爸爸妈妈,每天晚上为妈妈打洗脚水,帮助妈妈捶背、按摩。就连找女朋友的首要条件都是要孝敬父母。徐玮看到儿子的优良品德,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徐玮尽管和婆婆已经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不变的是融洽和谐。在侍奉婆婆的同时,她和丈夫一起完成了儿子的婚姻大事,迎来了孙女的降临。徐玮显得更加忙碌,一边一如既往的侍奉年近90岁高龄的婆婆,一边照顾怀抱中的孙女,还不忘写作。徐玮就是这样以自己善良、淳朴、贤惠、细心的良好品质,几十年如一日的孝敬婆婆,赢得了人们的称赞。Kpp时光枸杞

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老张部落阁|时光枸杞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