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01-1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在心田上打出一口喷油井文|香山京鸿
9月的中原大地秋高气爽,凉风习习。
刚一踏入黄河北岸的濮阳热土,我们几个舞文弄墨的伙伴就禁不住一声声惊呼惊叹。这座新兴的豫北城市,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那些雕梁画柱、青砖琉璃瓦的楼宇,透出浓郁的古典风韵,而中西合璧的建筑气象万千,散发着现代化气息;宽敞的马路上熙熙攘攘,大型运输车一辆接一辆交错而过,折射出各项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快要成熟的庄稼占满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的稻穗和熟透大豆,以及绿意渐褪的大片青纱帐,尽情展示着丰收的美景;勤劳的人们,脸上挂满了收获的喜悦。
这个因为发现油田而横空出世的地级城市,如同开足马力的复兴号高铁,沿着锃亮的轨道高歌猛进!
散落在濮阳沃土上的采油机,像黑红相间的彩色“磕头虫”,忽上忽下亲吻着脚下的土地,以稳操胜券的节律,把3000米深处的原油抽到地面送入管线,不知疲倦地做着造福人类的工作。
我们在中原油田教育中心李智信书记的陪同下,来到了第一口喷油的发现井,即位于濮阳县户部寨乡境内的“濮参一号”井跟前。因为它的重大意义,也因为它大声宣告“这里有油”之后,就因为井下遇到复杂的地质结构被壮烈封存,中原油田专门为它建造了200余平方米的方形纪念馆,馆园内一尘不染、花团锦簇。进入纪念馆就能看到“中原油田发现井”大理石碑。替代“濮参一号”井,并持续采油到今天的是一号“磕头虫”,矗立于纪念碑一侧约20米远的地方,毫不理会我们的到来,只管上上下下独自忙碌着。
穿越40多年历史时空,我们似乎仍然能够听到,“濮参一号”井喷出原油的那一刻,石油工人和当地人民群众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依稀看得到乌亮的原油,在它周围的沙地流淌、凝结,依然能看见风餐露宿、皮肤黑红的石油尖兵们,在喷溅石油的井口旁相互拥抱庆贺,让激动的泪水肆意横流!
通过参观中原油田发现井展厅,以及漂亮的石油女工的解说获知,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尽快甩掉“贫油国”的帽子,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国家地质部门就对这里的渤海沉降带凹陷区进行勘探,提出了凹陷生成油气的理论。地质勘探人员战风沙斗霜雪,住帐篷睡地窖,前后历时近二十年,直到1975年才做出该地区可能存在石油的结论。河南石油勘探局2382钻井队,随即在濮阳县户部寨文留构造东高点上钻探“濮参一号”井。当年9月7日,当钻至井深2607.06米时,井口溢出棕黄色原油,泥浆、流砂携带大量原油随即从井口喷薄而出,油柱高达20米。
这口井喷首次突破了东濮凹陷的出油关,成为中原油田发现井。国家石化部迅速从大庆、南阳、胜利油田调集精兵强将1700余人,展开了石油大会战。石油人发扬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天当房子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同当地政府、群众密切配合,一边紧锣密鼓复制出遍布乡野的“磕头虫”采油机,一边积极建设自己的生活家园,一条条道路联通八方,一栋栋房屋楼舍如雨后春笋,办公楼、医院、学校、文化、商店等配套同时跟进,一座崭新的石油城,在古老的黄河故道上展翅腾飞。
随着石油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务院于1983年9月批准设立濮阳市,从此,这片沉睡已久的中华龙都,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有人说,因为一个人温暖一座城,在这里则是:因为一口井成就一座城,以此评价“濮参一号”井名至实归。
近四十年来,中原油田积极支持地方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造福当地百姓,繁荣豫北经济,营造了工农共建、油地合作、互利共赢的生动局面,为国家能源建设和河南的工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使这个豫北小县迅速发展为400万人口的大都市,并最早跻身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行列。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围定1985年为庆祝中原油田成立十周年所立的“中原油田发现井”石碑,一种敬佩敬仰敬重油然而生。为了祖国的大建设,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石油人不顾荣辱得失,克服重重困难,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磨破无数双牛筋鞋底,大海捞针似的寻找石油,传承无所畏惧的大庆精神,钻出第一口喷油的深井,布局中原油田“科学开采、深度加工、完备产业”的大棋,拉开了这片风沙肆虐之地走向繁花似锦的序幕。
“濮参一号”替代井自从喷油至今四十年整,她日复一日、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把地下的宝藏奉献出来,推动当地和全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阵阵清风拂过“濮参一号”井,也拂过我激越的心田。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濮参一号”井,但我们常常被名利和物欲遮蔽望眼,被红尘琐事乱了心绪,忘记寻找这口独特的“油井”。有的人虽然拿了小铁锤东敲西探,用幸运凿开一口井,喷出来的也仅仅是“水”或“淡油”。有的人把探查时被荆棘刺破的伤口,误做一口井而一阵接一阵的喷出怨怼和怒火,背对阳光散发着粘稠的负能。也有的人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一口能喷油的深井,宁愿蹲在墙根数日月,也不去看一眼那里的宝藏。甚至有的人知晓自己隐含的潜能,却惧怕艰难困苦,任由那口油井废弃在荒郊野外。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时代,都需要迎着太阳集聚能量,在春花秋月里涵养一口“富油井”。更需要平抑自己的漂浮和躁动,用真善美的“地质锤”,敲击自己的骨骼与血管,将钻头打入心肺和灵魂深处,锲而不舍找寻到她,并给她装上坚如磐石的“磕头虫”,像“濮参一号”井那样傲然而立,在物欲横流的时光里耐得住寂寞,在人头攒动的名利场上不改初心,稳如泰山地抽出一桶桶乌亮的“能源”,为艰难的跋涉者点亮一盏灯,为滚滚的车轮加油助威,为民族复兴出一把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增光添彩,以此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